专家共识

  • 联合疫苗研发和应用专家共识

    随着上市疫苗种类日益增多,接种剂次增加、程序复杂化等问题日益突显。使用联合疫苗可有效减少接种次数、简化免疫程序、提高疫苗及时性和覆盖率,具有多方面显著的公共卫生价值。目前对联合疫苗的研发与应用进展较快,但我国仍面临研发的技术瓶颈、监管带来的挑战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难题。为应对上述问题,本共识汇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政策文件、指南共识、临床证据的基础上,从科学技术创新、监管政策优化与联合疫苗的规范化应用等多维度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了系统性的共识意见。本共识旨在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监管审评政策、为研发机构明确创新方向、为疫苗生产企业优化生产布局、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接种单位医生实施规范接种提供参考,以期加速我国联合疫苗(特别是多联疫苗)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疫苗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免疫策略动态调整,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2025年08期 v.26 897-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细菌性传染病防控

  • 人群百日咳发病率评估:河南省永城市的主动监测研究

    代函鹰;张延炀;陈传伟;徐娟;李杰;徐瑾;姬艳芳;郭永豪;周倩倩;陈博涵;高源;徐丽;秦爱平;车洁;韩馥伊;张茂俊;邵祝军;

    目的 基于河南省永城市社区人群开展百日咳主动监测,分析百日咳发病率和流行特征。方法 2019—2020年在永城市开展社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问卷调查,选定3家监测医院并进行为期1年(2021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的疑似百日咳病例登记,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和细菌培养确认百日咳感染情况。根据社区百日咳样症状者就诊率、监测医院门诊和住院覆盖率、实验室确诊百日咳病例及该地区常住人口等参数估算河南省永城市各年龄组人群的百日咳发病率。结果 永城市社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问卷调查5 762人,监测医院门诊覆盖率85.01%(4 898/5 762),住院覆盖率81.99%(4 724/5 762);问卷调查中有百日咳样症状163例,就诊率70.56%(115/163)。监测医院登记疑似百日咳病例1 081例,其中进行实验室检测550例,确诊百日咳216例(39.28%);住院病例阳性率高于门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 P=0.041); 6~<20岁、 0~<1岁及4~<6岁年龄组百日咳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6.55%、45.90%、41.56%,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P=0.012)。临床表现以痉挛性咳嗽170例(78.71%)、夜间咳嗽加重166例(76.86%)和咳嗽后呕吐146例(67.60%)症状较常见。河南省永城市社区总体百日咳发病率估计为54.89/10万(95%CI:47.29/10万~64.21/10万),估计发病率较高的年龄组为0~<1岁婴幼儿(1 300.64/10万,95%CI:782.30/10万~2 158.27/10万)、1~<2岁婴儿(446.21/10万,95%CI:195.30/10万~815.47/10万)和4~<6岁儿童(232.67/10万,95%CI:181.69/10万~317.70/10万)。结论 河南省永城市人群百日咳发病率远高于既往报告。0~<1岁的婴幼儿是永城市百日咳的主要高风险人群,4~<6岁儿童及6~<20岁青少年亦有较高发病率和实验室确诊率,需加强百日咳监测,并优化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人群保护水平。

    2025年08期 v.26 92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05—2024年深圳市人源布鲁菌分离株MLVA分型研究

    陈诗婷;陈琼城;吴双;牛丛;黄定杰;彭博;扈庆华;石晓路;

    目的 分析深圳市人源布鲁菌分离株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分型,探讨布鲁菌在该地区的遗传变异情况及溯源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全基因测序数据,采用MLVA分型方法,收集2005—2024年深圳市保存的191株人源布鲁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 v 7.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计算辛普森指数。结果 基于MLVA-8分型,将191株菌株划分为13个基因型,羊种菌10种(42、43、45、58、63、114、115、196及2种未知型),猪种菌1种(4型)及牛种菌2种(36、113型),其中羊种42、43、63型占总数的89.01%。基于MLVA-11分型,分为14种,羊种布鲁菌均为“东地中海”组。基于MLVA-16分型对191株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所有菌株分为3个群,123个基因型,呈现基因型别的多样性。辛普森指数0.000~0.900, Panel 1和Panel 2A多样性均低于Panel 2B。结论 MLVA能有效进行布鲁菌的种属鉴定、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深圳市人源布鲁菌MLVA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共享,深圳市人感染布鲁菌病流行呈现散发病例及由共同来源引起的多种暴发事件,可能涉及跨区域传播和本地续发。因此,减少布鲁菌感染源在不同区域间的频繁流动,可能是控制人源布鲁菌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2025年08期 v.26 928-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临沂市多源数据的细菌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模型比较

    周艳艳;胡锦瑞;张巾晖;张凤涛;崔雨婷;刘金悦;周海健;崔志刚;

    目的 分析和预测临沂市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临沂市细菌性传染病防控和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临沂市2014—202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气象因素和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细菌性传染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对报告发病数和气象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构建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结果 2014—2024年临沂市共报告细菌性法定传染病70 269例,报告死亡122例,年均报告病例数6 388例,年发病率42.01/10万~70.45/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显示,2014—2022年发病率呈递减趋势(APC=-5.80%, 95%CI:-16.24%~-1.28%, P<0.05), 2022—2024年发病率呈递增趋势(APC=14.71%, 95%CI:-4.46%~30.25%,P>0.05)。对总报告病例数>2 000例的病种与气象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痢疾与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性(r=0.267、0.403,P<0.01),布鲁菌病、梅毒与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间呈正相关性(布鲁菌病:r=0.429、0.622、0.352,P<0.01;梅毒:r=0.194、0.250、0.305,P<0.05)。SARIMA模型对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整体趋势预测与实际情况大致相符(R~2=0.574),相较于RF模型综合表现更优。结论 2014—2022年临沂市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呈上升态势。监测气候变化,强化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和哨点医院监测能力,运用SARIMA模型和RF模型进行预测预警,对细菌性传染病防控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26 938-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05—2024年中国炭疽流行特征分析

    张慧娟;张恩民;贺金荣;李伟;魏建春;

    目的 分析中国2005—2024年炭疽分布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炭疽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报告和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应用ArcGIS Desktop 10.8. 1和SaTScan 10.2. 5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5—2024年,中国共报告炭疽病例6 850例,发病率0.014 3/10万~0.040 9/10万,整体呈波动下降,近几年有回升趋势,死亡64例,总病死率0.93%。临床类型以皮肤炭疽为主,6 740例(98.40%)。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7—9月;发病人群年龄集中在20~<60岁,5 519例(80.57%),男女性别比为2.79∶1。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05—2024年炭疽分布存在聚集性(Moran′s I值=0.154 1~0.340 4,P<0.01)。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5个聚集区,其中Ⅰ类聚集区分布在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报告的炭疽确诊病例构成比由2005年的7.09%上升至2024年的41.36%,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平均诊断时长为5.16、7.16 d。综合医院炭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 750例(54.74%)。皮肤炭疽死亡51例,死亡率0.76%。结论 中国炭疽处于低水平流行态势,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有向中、东部地区蔓延趋势,建议在全国加强监测,提升基层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疫情处置与病例诊治能力,重点关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人群的疫情防控。

    2025年08期 v.26 945-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立克次体病公共卫生风险与对策分析

    何佳;秦天;张必科;

    立克次体病主要是由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立克次体目立克次体科微生物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感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复杂多样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综述了立克次体病的病原学基础、全球疾病负担与流行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立克次体病的监测体系与防控挑战。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框架评估我国防控工作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为我国立克次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8期 v.26 953-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

  • 不同孕期增补叶酸水平与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关联研究

    王增耀;陈灯科;曹玉;杨茂源;俞慧;李梅;孙玲;晋兴林;王素芳;

    目的 分析不同孕期增补叶酸的水平与子代3月龄神经行为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托2020年12月—2024年12月安徽省淮北市出生队列,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及不同孕期的叶酸增补状况,检测孕妇孕早期(0~<14周)、孕中期(14~<28周)、孕晚期(28~<40周)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红细胞叶酸水平,追踪评估子代3月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分析不同孕期经常增补叶酸与叶酸相关指标水平的关系以及孕期叶酸不足与子代3月龄神经行为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56名研究对象,孕前与孕早期均不经常补充叶酸组、从孕早期开始经常补充叶酸组、孕前与孕早期均经常补充叶酸组在孕早期血清叶酸水平、红细胞叶酸水平逐渐上升(F=32.502、39.326,P<0.001),而血清Hcy水平逐渐下降(F=9.737,P=0.008)。孕中期和孕晚期均未经常补充叶酸组、孕中期或孕晚期经常补充叶酸组、孕中期和孕晚期均经常补充叶酸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血清叶酸水平(F=53.738、61.094,P<0.001)和红细胞叶酸水平(F=23.953、46.112,P<0.001)逐渐升高,血清Hcy水平逐渐降低(F=4.841、6.70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孕晚期红细胞叶酸不足组儿童沟通能区可能发育迟缓率27.78%,高于正常组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6,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晚期红细胞叶酸不足增加3月龄儿童沟通能区可能发育迟缓的风险(OR=2.53,95%CI:1.07~5.97,P=0.034)。结论 孕期经常增补叶酸会升高孕妇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并降低血清Hcy水平,孕晚期红细胞叶酸不足可能不利于子代3月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

    2025年08期 v.26 96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学生社会时差与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性别和年级别差异

    刘渝;肖婉;谢阳;陶芳标;万宇辉;

    目的 了解社会时差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分析关联的性别和年级别差异,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郑州市、徐州市、南昌市等8个地区选取22 868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编的慕尼黑时型问卷短卷、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分别调查中学生社会时差、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时差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及性别和年级别差异。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社会时差与中学生出现更高的抑郁、焦虑症状风险有关(P<0.001)。性别分层分析显示,高社会时差的女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男生的1.17倍(ROR=1.17,95%CI:1.01~1.36,P=0.04);年级分层分析显示,中、高社会时差的初中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高中生的1.18倍(ROR=1.18,95%CI:1.04~1.33,P=0.01)和1.37倍(ROR=1.37,95%CI:1.17~1.61,P<0.001),中、高社会时差的初中生出现焦虑风险分别是高中生的1.18倍(ROR=1.18, 95%CI:1.06~1.36, P=0.004)和1.34倍(ROR=1.34, 95%CI:1.15~1.56,P<0.001)。结论 社会时差与抑郁、焦虑症状增加相关,并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v.26 967-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山西省某市农村地区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张超;赵泽宇;郭香婷;宋维芳;梁晓峰;

    目的 探讨山西省某市农村地区居民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疫苗接种率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4年11月,本研究采用分层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山西省某市多个农村地区≥18岁常住人口35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327份,有效率93.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月均支配收入(OR=3.61,95%CI:1.12~11.68,P=0.032)、文化程度(OR=2.89,95%CI:1.75~4.77,P<0.001)、听说过肺炎相关知识(OR=9.01,95%CI:2.98~27.28,P<0.001)、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OR=9.01,95%CI:2.98~27.28,P=0.001)、愿意建议家人和朋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OR=13.56,95%CI:1.83~100.23,P=0.011)是居民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影响因素。结论 山西省某市农村地区居民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通过加强政府经济补贴、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组织社区健康讲座等方式,提升居民对肺炎球菌疫苗的认知,促进疫苗接种,降低肺炎疾病负担。

    2025年08期 v.26 973-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减重政策文本量化评价研究

    刘晖;齐若楠;寇丽圆;冉艳芳;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国家层面的减重政策进行一致性评价研究,针对政策设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为减重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6—2025年我国出台的6项减重政策为研究资料,利用ROSTCM 6.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政策建模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6项样本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6.45,其中优秀2项,良好4项,政策协调使用政策工具、多领域覆盖、设计内容全面。结论 我国减重政策体系整体设计良好,但存在不均衡性,政策在激励机制及效力连贯性上存在明显不足,政策性质单一化、覆盖领域不全面特征明显。

    2025年08期 v.26 978-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1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硝酸盐氮时空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估

    白轩昊;秦钰涵;李婧;张雯宇;朱佳珂;贾芯芮;张文倩;张丽;殷明辉;范耀春;孙忠毅;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其人群健康风险水平,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制定相关健康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中硝酸盐氮监测结果,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评估硝酸盐氮通过饮用水途径暴露的非致癌水平。结果 201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监测水样中硝酸盐氮达标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枯水期与丰水期的硝酸盐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7,P=0.014),2014年、2021年和2022年出厂水与末梢水水样类型的硝酸盐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9、-3.367、-4.022, P<0.01)。全体人群的危险指数HQ_(50)均<1,但成年人及儿童的HQ_(95)均>1。成年人的健康风险略高于儿童。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地区饮用水硝酸盐氮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存在年龄差异,仍需重视饮用水安全,建议强化水质监测及水源保护工作。

    2025年08期 v.26 984-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22—2023年甘肃省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

    王梅;杨永宏;樊玉芳;梁艳哲;康芬艳;魏巧珍;孙建云;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现状,评估从业人员健康风险,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防控疾病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22—2023年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白银市、定西市和武威市为监测点,对辖区内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健身房四类共267家重点公共场所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氨开展调查,并对化学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共监测健康危害因素样本5 442份,超标率1.49%,其中宾馆4 108份,超标率1.12%;理发店627份,超标率3.35%;美容店365份,超标率3.84%;健身房342份,超标率0%。甲醛在四类场所中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中位数均>1×10~(-5);苯在四类场所中致癌风险均较低,CR中位数均<1×10~(-6)。宾馆(酒店)、理发店和美容店中甲醛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中位数均>1, HQ中位数分别为标准限值的1.42、2.04、1.53倍,甲醛非致癌风险均较高;苯、甲苯、二甲苯和氨的HQ中位数均<1,非致癌风险均较低。结论 甘肃省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健身房四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基本符合国标要求,甲醛暴露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为公共场所重点控制的污染物。

    2025年08期 v.26 990-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残余胆固醇与主要心血管结局事件关系研究

    杨泽;方欣;钟文玲;陈铁晖;林修全;黄少芬;李晓庆;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结局事件的关系,为预测心血管结局事件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16—2023年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参与居民的基线及随访信息。按照RC水平的四分位值进行分组,收集其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竞争风险分析RC不同四分位组对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RC与主要心血管结局事件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145 101例研究对象,男性57 884例,女性87 217例,平均随访4.43年,发生心血管结局事件2 569例(1.77%),缺血性心脏病608例(0.42%),缺血性卒中1 303例(0.90%),出血性卒中326例(0.22%)。经多变量调整后,与RC<17.70 mg/dl组相比,RC≥27.45 mg/dl组的心血管结局事件发生风险(HR=1.19,95%CI:1.05~1.34)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风险(HR=1.52,95%CI:1.18~1.96)均显著增加。结论 随着RC水平的升高,福建省CVD高危人群心血管结局事件发生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这种风险在心血管中主要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2025年08期 v.26 995-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兰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雨洁;周莹荃;王金玉;葛龙;李玉婷;李盛;

    目的 了解兰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启动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并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因素。方法 选取兰州市肺科医院(甘肃省传染病医院、甘肃省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2017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新启动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558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05,P<0.05);启动治疗时年龄>45~60岁(OR=0.48,95%CI:0.32~0.73)、>60岁(OR=0.44,95%CI:0.20~0.98),确诊到治疗的时间>30 d(OR=0.52,95%CI:0.34~0.80),患者来源为外地转入(OR=0.53, 95%CI:0.31~0.9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00~350个/μl(OR=0.43,95%CI:0.23~0.82)和>350个/μl(OR=0.08,95%CI:0.05~0.15)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呈负相关;初始治疗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OR=1.55,95%CI:1.08~2.24)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提升呈正相关。结论 开始治疗时年龄、确诊到开始治疗时间、初始治疗方案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能影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兰州市应对HIV检测引起重视,提高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2025年08期 v.26 1003-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5年我国省会城市宾馆体重秤配置现况分析

    许娟;王卓群;郭莹;赵文华;

    目的 调查2025年我国省会城市宾馆体重秤配置现况,为评价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按宾馆星级、地区和城市规模分类,分析宾馆体重秤配置情况。结果 共调查我国省会城市宾馆1 136家,配置体重秤268家(23.59%),其中2星级、3星级与4星级及以上分别为4.47%(17/380)、15.93%(61/383)、50.94%(190/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1,P<0.001)。中、东部地区3星级宾馆体重秤配置率分别为20.41%(20/98)、19.85%(27/136),高于西部地区的9.40%(14/149)。客房配置体重秤149家(55.60%),2星、3星、4星及以上宾馆客房体重秤配置率分别为5.88%(1/17)、22.95%(14/61)、70.53%(13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秤可用261家(97.39%)。结论 我国省会城市宾馆体重秤配置率较低,宾馆的星级是体重秤配置率及客房体重秤配置率的决定因素,可通过政策倡导等推动宾馆体重秤的配置,为旅居者提供体重测量的便利条件,提高公众体重管理的意识和经常测量体重的健康行为。

    2025年08期 v.26 1009-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中国成人肥胖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及趋势预测

    孙孟姊;聂鹏;李铁梅;朱洪兵;杨子菁;彭雯;王友发;

    近3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肥胖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的严重挑战。本文聚焦研究我国肥胖流行率、直接经济负担与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全国调查数据显示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直接医疗负担逐年加重,已对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压力。饮食结构西化、身体活动不足等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肥胖和慢性病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未来应从政策干预、健康促进、早期预防与高危人群管理等多层面强化综合防控,形成全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

    2025年08期 v.26 1013-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中国老年人群肺炎球菌性疾病负担及免疫预防进展

    吴良鹏;范晓燕;罗奕东;刘涛;梁晓峰;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老年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抗生素耐药现状,并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与结合疫苗的免疫学特性、保护效果及防控潜力进行深入分析。肺炎球菌菌血症实际发病较脑膜炎高;我国≥50岁人群肺炎球菌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年发病数约800万例,合并基础疾病者病死风险增高;肺炎球菌脑膜炎在老年人群体中的病死率高达80%,存活者中15%~30%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肺炎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90%,耐药问题突出。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对预防侵袭性疾病有效,但保护时间有限。更多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血清型覆盖方面得到改进,在预防非侵袭性疾病、免疫持久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建立并完善监测体系,推动更多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发和引入,优化老年人群免疫策略,并推动纳入国家或地方免疫规划。

    2025年08期 v.26 1018-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