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卫生现代化建设:机遇、挑战与战略路径

    李光琳;陈任;邱五七;王曦;宗家瑱;李斌;

    公共卫生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现代化进程正处于战略机遇与现实挑战交织的关键阶段。本文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卫生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共卫生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旨在为应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结构性难题与制度瓶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径,进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2025年07期 v.26 769-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专家共识

  •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5年版)

    近年来消除子宫颈癌的策略和政策发生很大变化,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疾病及其防控研究也有新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文献,在2019年发表的共识基础上更新形成《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5年版)》,供临床医生、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和接种人员在防控子宫颈癌等HPV相关疾病时参考,为HPV疫苗的科学使用和发挥其最佳预防作用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循证依据。

    2025年07期 v.26 775-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肝炎防控

  • 天津市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赵莹;王永馨;刘杨;何海艳;刘鹏;吴伟慎;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戊型肝炎(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确诊的戊肝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3配对方法调查与病例性别、现住街镇、戊肝疫苗接种史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对病例及与其匹配的对照组人群进行基本信息和发病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配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341例,对照组1 02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73, 95%CI:0.56~0.95)、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元(OR=3.24,95%CI:2.48~4.11)、外地旅居史(OR=4.74, 95%CI:3.14~6.50)、每周在外就餐/点外卖≥3次(OR=10.03,95%CI:6.34~13.02)、饮用生水史(OR=1.55,95%CI:1.10~2.20)、未彻底洗净凉拌菜食用史(OR=2.41,95%CI:1.43~4.05)、接触过戊肝病例(OR=16.76,95%CI:13.84~23.18)、未彻底熟制的猪血/猪肉/猪内脏食用史(OR=3.65,95%CI:2.59~5.15)、鱼/虾/贝壳类海产品食用史(OR=3.88,95%CI:2.25~6.70)、职业为海产品养殖贩售(OR=3.87,95%CI:2.62~4.53)、职业为畜牧养殖贩售(OR=7.27,95%CI:6.29~10.07)、便后洗手(OR=0.49,95%CI:0.34~0.70)为影响戊肝发病的因素。结论 个人饮食及环境卫生、接触病例、职业暴露、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是影响天津市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应提升居民卫生意识,加强对戊肝发病的高风险人群监测防护,推广戊肝疫苗接种。

    2025年07期 v.26 813-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积分比较

    元媛;田爱平;毛永武;蒋妮;毛小荣;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对比2种AIH诊断积分对合并CHB时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为CHB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5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经肝组织病理特征综合诊断CHB合并AIH的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肝纤维化及严重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4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B组为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总结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CHB合并AIH患者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54.00±8.17)岁,乙肝病史(13.27±6.59)年,抗病毒治疗(5.82±4.53)年。腹水(2/4 vs.7/7)、乏力(2/4 vs.7/7)在B组中表现更为显著。1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汁酸的升高更明显,B组GGT水平高于A组。B组中度以上界面炎更明显(0/4 vs.4/7),肝细胞玫瑰花结节更常见(0/4 vs.5/7)。4例CHB表面抗原转阴患者的肝组织未见肝细胞磨玻璃样改变。3例接受激素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未再发生失代偿事件;未接受激素治疗的肝功能及IgG仍异常。2种诊断积分系统,简化评分几乎漏诊AIH,诊断CHB合并AIH的病例,综合诊断积分系统提示“可能的AIH”未达到“明确的AIH”标准。结论 CHB合并AIH明确诊断时病情多已进展至肝硬化,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组织病理特征等综合评估。AIH诊断积分系统对CHB合并AIH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降低,容易漏诊,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综合诊断。

    2025年07期 v.26 819-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20—2024年浙江省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沈灵智;梁辉;戚小华;唐林;王富珍;何寒青;

    目的 分析2020—2024年浙江省甲型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甲肝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2024年浙江省甲肝报告病例信息,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采用ArcGIS 10.8软件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10.1. 3软件开展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20—2024年浙江省累计报告甲肝病例2 4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76/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差异;年均报告发病率位居前3位分别为衢州市(1.16/10万)、杭州市(1.04/10万)和宁波市(1.04/10万);男女性平均发病率均为0.76/10万;发病率最低和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0~<10岁(0.16/10万)和50~<60岁(1.35/10万);病例中占比最高的职业为农民,800例(32.72%)。浙江省2021年(Moran′s I=0.253,Z=3.586, P<0.001)和2024年(Moran′s I=0.166, Z=2.442, P=0.015)甲肝发病率呈空间聚集性。2021年宁波市高-高聚集区为江北区、镇海区、鄞州区、奉化区和象山县;2024年高-高聚集区为杭州市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和富阳区,衢州市衢江区。时空扫描分析共探测出7个甲肝高发聚集区。结论 2020—2024年浙江省甲肝发病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无明显季节性规律,≥50岁人群为发病重点人群。甲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基于不同地区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

    2025年07期 v.26 826-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0—2024年福建省丙型肝炎发病趋势及预测分析

    李宗清;刘玮;连巧龄;张明雅;吴韶彬;吴守丽;谢剑锋;

    目的 分析2010—2024年福建省丙型肝炎(丙肝)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季节模型预测其流行趋势,为丙肝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2024年福建省丙肝的发病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趋势分解法,分析丙肝疫情的季节特征和长期趋势;并构建ARIMA季节模型进行短期趋势预测,再根据结果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010—2024年福建省丙肝报告发病数共计32 980例,其月报告发病数的季节指数极差值<1,季节特征一般;长期趋势总体呈先上升(1.23例/月)后下降(-1.45例/月)的趋势。采用2010年1月—2023年12月丙肝月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建模,利用所得最优预测模型ARIMA (2,1,0)(0,1,2)12,对202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相对误差范围为0.91%~30.63%,平均相对误差10.06%;短期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预测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一致。结论 时间序列的趋势分解法有助于了解福建省丙肝的发病趋势,ARIMA季节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福建省的丙肝发病情况,可用于短期预测,为丙肝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7期 v.26 83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福建省试点地区整合型乙型肝炎筛查与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柯坤宇;林丽云;陈振伟;熊克宫;高敏;刘文彬;林太顺;温金华;曾永毅;

    目的 对福建省试点区域开展的乙型肝炎(乙肝)筛查措施进行分析,探索大规模人群乙肝筛查及后续管理的实践路径,为乙肝筛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查阅、半结构式访谈和乙肝防治专病数据汇总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2023—2024年福建省试点地区构建整合型乙肝筛查与管理模式的实践措施,以彩虹模型为指导性理论框架,详细剖析其在系统、组织、专业、服务、功能和规范6个维度的整合措施。结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福建省6个试点地区已完成≥30岁目标人群乙肝筛查1 714 330例,筛查任务完成率达72.89%;乙肝筛查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127 859例,完成签约78 555例,签约率61.44%;完成诊断评估85 967例,整体评估率67.23%;在筛查阳性人群中评估为乙肝的患者有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24 917例,治疗率95.58%。结论 福建省试点地区开展的乙肝筛查与管理服务模式具备政府主导、整合全面、机制灵活、诊疗规范、管理智能的显著特点,实现了乙肝诊疗同质化与整合管理模式创新,可为后续推进人群大规模乙肝筛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26 838-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媛媛;王吉亮;王宇翔;木合塔·阿布力米提;史蕾;高璇;曾长玉;倪明健;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吸毒人群丙型肝炎(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和开展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新疆2024年丙肝哨点监测工作,对吸毒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信息等资料,分析吸毒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知晓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24年共调查吸毒人群2 867人,获得有效问卷2 860份,问卷有效率为99.76%。吸毒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7.73%,其中完全知晓率为65.56%。“丙肝可以治愈”知晓率相对较低(8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性:OR=0.46,95%CI:0.32~0.66)、民族(回族:OR=3.38,95%CI:1.60~7.10;汉族:OR=1.99, 95%CI:1.37~2.8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30, 95%CI:1.20~4.44;初中:OR=2.08,95%CI:1.10~3.93;高中或中专:OR=2.94,95%CI:1.50~5.77;大专及以上:OR=3.41, 95%CI:1.58~7.36)、毒品摄入方式(注射:OR=1.58, 95%CI:1.20~2.08;口服:OR=1.41,95%CI:1.00~1.97)是吸毒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应针对吸毒人群中维吾尔族、低文化程度、不同毒品摄入方式者,加强丙肝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及传播途径等内容的健康宣传教育。

    2025年07期 v.26 845-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04—2023年温州市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黄洁茹;倪朝荣;王黎荔;朱跃蒙;谢华森;李晓伟;周祖木;

    目的 描述2004—2023年温州市戊型肝炎(戊肝)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防控区域,为戊肝防控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23年温州市戊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ArcGIS 10.6软件展示病例空间分布及空间自相关情况,利用SaTScan v 9.4.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4—2023年温州市戊肝报告病例5 084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924例、确诊病例4 155例、病原携带者5例;发病率最低为2020年(1.45/10万),最高为2023年(5.56/10万),发病率在2020年后逐年增高。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standerdized rate,ASIR)逐年下降,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4.58%,2016年出现转折,后逐年上升(APC=14.66%)。2004—2023年温州市戊肝2—5月高发(RR=1.77, LLR=197.937, P=0.001);≥60岁人群、工人、农民、家务或待业人员占比较大,病例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30, Z=6.03, P<0.001),广化街道等13个乡镇(街道)为热点地区(高高值聚集区);戊肝病例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以汀田街道为中心,半径为26.28km范围内存在时空聚集(RR=2.96, LLR=336.104, P<0.001),包含6个区的52个乡镇(街道)。结论 2016年后温州市戊肝发病率上升,且在2021—2023年在温州市东部沿海区域形成病例聚集。建议每年2月前对重点防控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宣教,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025年07期 v.26 850-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乙肝前基因组RNA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

    韩一凡;曾湛;蔺宁;李文刚;徐小元;

    目的 分析前基因组RNA (pregenomic RNA,pgRNA)与中晚期乙肝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预后关系及其影响HCC预后的潜在机制。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相同系统性治疗的中晚期(巴塞罗那分期B/C期)乙肝HCC患者,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qPCR)检测患者血清样本中pgRNA的水平。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复发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通过CCK8、EdU、Transwell、细胞侵袭等体外实验验证pgRNA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gRNA阳性是中晚期乙肝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22,95%CI:1.91~9.35,P<0.001)。接受系统性治疗1年后,基线期pgRNA阳性的中晚期乙肝HCC患者的复发率(77.44%, 95%CI:58.32%~87.76%)高于基线期pgRNA阴性患者(30.41%, 95%CI:8.43%~4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外实验显示,pgRNA的表达能够提高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基线期pgRNA阳性是中晚期乙肝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gRNA可能通过增强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HCC复发。

    2025年07期 v.26 856-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西藏自治区X县县乡级医疗机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况调查

    袁禄银;蔡剑;旦增贡嘎;裴迎新;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 X县县乡级医疗机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工作现状,为阻断传播的开展提供建议。方法 对西藏X县18家县乡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调查,结合访谈、现场观察及查验资料了解HBV检测、治疗及免疫开展情况,应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统计描述后再进行相关性或差异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西藏18家县乡级医疗机构,无医疗机构开展HBV DNA定量检测或抗病毒治疗,无乡镇卫生院开展乙肝抗体检测或联合免疫。医务人员阻断HBV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41.20%,及格率14.08%;“联合免疫”和“抗病毒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41.90%和21.97%。结论 西藏X县县乡级医疗机构尚未全面开展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县级医疗结构优先配置HBV DNA定量分析设备,各级医疗机构适量存储抗病毒药物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

    2025年07期 v.26 864-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性乙肝疫苗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中的作用

    孟欣玥;赵景;陈新月;郑素军;

    实现临床治愈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理想治疗目标,主要通过干扰素治疗实现。但目前仍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阴转率偏低,部分患者还面临HBsAg复发的问题。促进HBsAg清除、减少HBsAg清除后复发,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预防性乙肝疫苗在乙肝临床治愈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和研究。本研究系统综述乙肝疫苗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了其在HBsAg清除患者诱导产生抗-HBs的初步临床证据,并基于免疫学机制探讨了其在增强临床治愈中的潜在价值。

    2025年07期 v.26 869-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徐如璠;杨铭好;庄辉;向宽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实现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愈的关键在于清除细胞核内始终存在的cccDNA及整合的DNA,逆转长期抗原暴露导致的免疫耐受和T细胞耗竭。临床上常用的两类药物为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药物,其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耐药性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近年来,新兴的HBV治疗手段中,治疗性疫苗的成分包容性大,作用效果较好。本综述对近年的HBV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与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26 874-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卫生管理 论著

  • 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防范应对形势及对策分析

    张国新;

    本研究旨在分析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应对形势及我国防范应对能力短板,提出提升应对能力的对策建议。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风险日益严峻,国际社会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提升应对能力。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我国积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监测预警体系、科研攻关体系、专业机构能力保持、防控协同机制、全球治理参与等方面存在短板。为此,应加快构建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疾控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大公卫”体系,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2025年07期 v.26 879-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论著

  • 苏州市哨点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及分子分型

    王小龙;汤全英;杨波;崔家瑞;

    目的 了解苏州市哨点医院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子分型状况,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苏州市2家哨点医院重症监护室相关环境、清洁工具、工作人员及患者样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分子分型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苏州市2家哨点医院6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鉴定出11个序列型别(sequence type, ST),ST2为两家哨点医院的优势型别,共55株(79.71%)。6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均敏感,多重耐药率78.26%(54/69),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和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75.36%,哨点医院1分离株的耐药率高于哨点医院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包含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和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重耐药模式的菌株53株(98.15%)。结论 苏州市哨点医院分离株虽然分子型别多样但具有优势型别,且该优势型别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监测。

    2025年07期 v.26 884-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单位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张娇;王珊;杜新鑫;张建;李丽;王芳;马建新;白云骅;李臻;贾滨;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单位设置现状,为合理设置接种单位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2024年3月对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单位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基本设置、工作人员配置、疫苗服务情况和信息化建设等情况。结果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除产科及狂犬疫苗门诊外共有73个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单位。街道AA级及以上、A级预防接种单位平均服务14、10个社区的居民;地区AAA、AA、A预防接种单位平均服务18、15、4个社区的居民。街道的AA级及以上、A级预防接种单位服务平均半径分别为(3.26±3.24) km、(3.45±1.64) km,地区的AAA、 AA、 A预防接种单位平均服务半径为(3.93±2.87) km、(5.62±2.88) km、(5.03±3.11) km。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相关房屋总面积为18 348.05 m2,平均254.83 (130.00,266.25) m~2。接种台累计241个,平均3个。朝阳区共有预防接种工作人员1 247人,与服务总人口比例为3.61/万,女性占比为94.87%。有57家(78.08%)接种单位启用了线上预约平台;在常规预防接种单位中有37家(72.55%)使用了电子叫号系统。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预防接种单位能够满足辖区内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但在智能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成人接种服务时长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逐步提升预防接种门诊数智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2025年07期 v.26 89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